第97章 少年归来满城惊,江州府试开考!
昨夜无锡县城血战的消息,已随八百里加急的驿马踏碎霜晨,直抵江州府衙。
官道上的青石板还凝着未干的马蹄霜印。
太守薛崇虎亲手揭开朱漆军报匣子,启开那方浸透烽烟的战报。
“太湖妖潮袭击无锡县城,城内士卒箭尽粮绝,箭楼烽燧俱成焦土——”
“无锡县丞战死东门,尸首犹握断剑而立。”
“县令赵振以血书墙,率残部死守县衙,城破再即!
忽见周院君率江州府学子,化千丈霞光,横空而至!”
薛崇虎声如洪钟,念至此处,满堂文武皆屏息凝神。
“翌日,妖王敖戾亲率十万妖兵,黑云压城!”
“妖雾如潮,吞没天光,绵延数十里。无锡城外,遮天蔽日!”
“少年江行舟独登危城,挽弓踏堞,朗声长吟《仆射塞下曲——石棱箭》——”
“声落,箭出!”
“一箭贯月,如惊雷裂空,龟妖大将颅骨洞穿,妖血泼天!”
“妖军胆寒,溃如山崩!”
府尊薛崇虎虎目精光暴涨,念到此处声震梁尘,目光悬于“江行舟”三字之上,忽而仰天大笑。
“好!好一个江州儿郎!”
他袍袖一振,高声喝道:
“传本太守令——”
“全城张红挂彩,鼓乐喧天!”
“迎我江州学子,凯旋归城!”
话音未落,堂外金锣骤响,如雷霆炸裂。衙役刘班头飞身跃出,一路高呼传令,声震长街!
“大捷!无锡县城捷报——!”
不过半盏茶的功夫,整座江州城已如滚水般沸腾——
江州府水患方退,街巷犹带清冽水气。
酒肆新悬的靛蓝帆旗在晚风中簌簌翻卷,青石长街被暴雨冲刷得明净如镜,倒映着漫天赤霞,恍若血火交融的战场余晖。
“哗啦——”
沿街朱漆门楼齐刷刷垂下红绸,绸缎翻飞如浪。
酒肆掌柜拍开尘封二十年的女儿红,浓郁酒香瞬间漫过整条长街。
茶楼的说书先生醒木猛击桌案,一声脆响炸开满堂寂静:“列位看官——今日且说那《江州少年行》!正是:文光射斗牛,一箭定乾坤!”
残阳西坠,霞光浸染千里澄江,整座江州府如坠画中。
官道尽头,一列素衣学子踏碎暮色,御剑飞舟、腾云驾雾而来。
周院君一道青芒飞剑青衫磊落,身后千名学子白衣如雪,衣袂翻飞间似有文气流转。
忽闻——
城头号角裂空,声震九霄!
万千灯火骤燃,竟将漫天晚霞逼退三分。
长街两侧红绸翻浪,灯笼高悬如星河倒挂。
铜锣声、擂鼓声、爆竹声轰然炸响,震得青石板都在颤动!
府学千名学子列阵入城,百名差役持刀开道,朱漆水火棍在火光中映出森然寒芒。
“周院君携府学诸生,归城——!”
一声呼喊如星火坠入油海,整条长街轰然沸腾。
江州府长街两侧人潮如海,数十万百姓箪食壶浆,欢呼声浪直冲云霄。
却见,
江行舟步入江州府,踏着青石走在最前,左臂缠着的素白麻布已渗出血痕,腰间战弓犹带妖血锈斑。
那腰间文剑与战弓相击,铮然如裂帛,竟压过满城喧嚷。
“快看,是江郎~!.”
不知是谁先掷出一枝丹桂、杏、海棠、木樨,转瞬间,漫天香如雨纷落落在江州府院众学子身上。
卖女踮着脚往人缝里钻,竹篮里残被挤得簌簌飘落。
临街香阁,几位闺秀纷纷推开雕窗倚栏而望,绢扇半掩朱唇。
“喵——”
连酒肆屋檐角蹲着的狸奴,都竖起了耳朵,金瞳里倒映着漫天飞,爪下飞扑。
“江郎.当真是冷峻如霜.!”
其中杏红襦裙的小娘子,玉葱指尖发颤,绢帕在掌心绞出细碎涟漪。
“啊,他受伤了.我好心痛!”
“他昨儿那篇新作的《仆射塞下曲——石棱箭》,字字都带着冰碴子,读得人心尖发颤.”
她忽将团扇重重按在胸口,鹅黄流苏簌簌摇晃。闭目仰首,罗衣领口露出的雪颈沁出薄汗。
“我梦里都是江郎在无锡县城,持弓射妖的身影!
残月如钩,
江郎伫立在城垛,寒铁弓弦割破指尖,一滴朱颜血。
一支雕翎箭贯穿夜幕,箭簇上凝结的冰晶,绽出三尺霜华,那大妖当场妖血喷溅,.
它死了.死的好凄美!像极了我在西市绸缎庄新买的茜雪红纱!
呸~,死的活该!”
她突然睁眼,眸中水光潋滟。
“阿姊,你犯痴了!”
身旁双鬟少女急得去捂她嘴,“你莫不是昨夜被《妖异志》的话本魇着了?”
江行舟脚步微顿,抬眸一瞬,
望见沿街的雕窗依栏的闺秀少女们。
夕阳余晖斜映在他冷峻的侧脸上,眉间那道惯常的凛冽竟微微松动,听到众少女呼声,耳尖泛起一抹几不可察的薄红。
抬眸刹那,
长街忽然一静!
“江郎——!”
雕窗朱栏间,众莺莺少女们霎时炸开一片惊呼的莺声燕语,绣鞋踩得楼板咚咚作响。
“他~,他看我了!”
着杏子红半臂的小娘子颤声叫道,手中的桃团扇“啪嗒”落地,竟是痴了。
“胡说!分明是朝我这边眺望.”
邻窗梳惊鹄髻的少女急得探出半身,玉腕间金钏叮当乱响,险些碰翻窗几桌旁描金漆盘里的蜜饯青梅。
府院队伍中,江行舟身后。
韩玉圭一袭月白襕衫踏着暮光而来,腰间鎏金笔匣随步轻晃,竟似藏着万千锦绣文章。
“咻——!”
陆鸣两指抵唇,朝着街旁的小娘子们,一声清越促狭口哨破空。
他文剑悬腰,腰间酒壶随笑声轻晃,琥珀琼浆在壶中荡漾,袖底墨香浮动,剑眉下那双星眸亮得灼人,眉宇间尽是少年锐气。
顾知勉背负三尺青锋,剑穗上系着的玉环叮咚作响,朝路边百姓们挥舞着手,脸上尽是眉飞色舞的神采。
老妪颤巍巍捧来新酿的梅子酒,非要让归来的府院学子喝几大碗。
稚童举着刚扎的庆贺鲤鱼灯,还有农妇采摘整篮新鲜的枇杷,送给归来的院生。
江州府院的同窗们青衫在街旁两侧,肃立相迎。
街角茶肆前,老儒生手中藤杖咚地杵响青石板,捋须而赞叹:
“好一群少年麒麟儿,俊逸非凡!
有此等英勇儿郎,慷慨赴战,大胜而归,我江州府何愁不兴旺!”
“老丈人说的正是!
此乃我江州府,文道峥嵘之大气象!
这方是少年握笔如剑、铺纸为疆的豪情!”
茶肆里说书人已摸出醒木,说完一段《少年行》后,灵感爆喷,
狼毫饱蘸浓墨,雪白宣纸上霎时绽开,
飞快记此刻江行舟等众少年们的风华,写成一篇《无锡射妖王传——还珠著》的说书桥段!
江州赵府。
赵子禄正捧着《江州府试历年考题精选》伏案苦读,窗棂院墙外却忽地炸开一阵“噼里啪啦”爆竹声和喧闹——
“江郎!江郎回来了!”
少女们的欢呼声如潮水般涌进书房,搅得他笔尖一抖,墨汁溅污了刚默写的一篇《春耕赋》。
“聒噪!”
他最恼恨听到这个名字,猛地摔了狼毫,袖口带翻青瓷笔洗,溅起的水湿了书案堆着的一叠《府试押题密卷》。
“我倒要看看,这家伙有什么可追捧的!”
赵子禄阴沉着脸,甩开赵府大门,
却见长街两侧人头攒动,
红绸翻飞如浪。
府学一千弟子们白衣胜雪,踏过欢呼声浪。
最前方那袭染血青衫,不是江行舟又是谁?
他站在赵府朱漆门槛上,指甲狠狠抠进雕门框,几乎要捏碎,满脸酸溜溜的不屑。
“哼,别看他们眼下风光!
不过是虚荣!
哪里比得上我多押几十道府试考题更实惠?”
身后老管家忙不迭弯腰附和:“少爷说得极是!少爷这几日已经押了足足几十篇文章,历年考题烂熟于胸,府试定能傲视这群童生!”
赵子禄盯着江行舟腰间那柄刻着[达府]金光璀璨战诗的战弓,刺得他眼底生疼。
他恼恨的转身往府里走,袖中一份《府试密卷》被攥得咯吱作响,皂靴碾碎了一地鞭炮红纸。
“噼里啪啦~!”
爆竹声震天中,
周院君携众府院少年们,抵达江州府院。
江州府院门前,太守薛崇虎亲手揭开红绸——【文胆武魄】四个鎏金大字灼灼生辉,映得满街百姓屏息仰视。
薛崇虎声如洪钟:
“今日此匾,非为一人而挂!乃为江州儿郎之胆魄,为天下读书人之脊梁!”
“谢太守大人!”
话音未落,府院众少年已齐齐抱拳。
江行舟立于众人最前,左臂素麻浸血,背脊却挺如青松。
夜渐深,
喧嚣散去。
长街上的红绸在夜风中轻轻飘荡,残留的爆竹碎屑被更夫扫进沟渠,发出沙沙的轻响。
整座江州城的灯火一盏接一盏熄灭,
唯余赵府轩窗一点如豆烛火,却彻夜未熄。
窗纸上,映出一道赵子禄伏案疾书的愤恨身影。
翌日。
东天刚泛起灰青,薄雾便给江州城披了件素纱衣。
江州城外,蜿蜒的田埂上早已人影幢幢。
周院君青衫半卷,与一府五县的教谕、训导们踏着晨露走在最前。
数百秀才、两千童生紧随其后,锄头与扁担在熹微中泛着寒光,靴履陷入春泥的声响此起彼伏,惊起几只白鹭。
虽洪水已退,疮痍犹在。
城外数千顷良田,稻谷倒伏如卧,稻秧浸泡在浊水中奄奄一息。
“扶稻!”
老农沙哑的呼喊刺破晨雾。
“干活喽!”
几个书生当即撩起衣摆冲进淤泥。
不远处,赤脚的农夫们正弓身疏通沟渠,古铜色的脊背映着朝阳,铁锹挖泥之声不绝于耳。
江行舟泥水抹了把脸,指缝间漏下的泥水,带着几缕稻香。
赵子禄一袭锦缎长衫,皂靴纤尘不染,独自立于田垄高处。
他手中紧攥《农政辑要》,眉头深锁,实在是不愿沾染这田间淤泥。
“少爷,咱们……不下去?”
小厮压低嗓音,目光瞥向泥泞田间。
“急什么?”
府学生赵子禄掸了掸袖口并不存在的灰尘,“先勘明灾情,方能统筹救济——这书里写得明明白白。
为政之道,令属下去干便是了.何须自己亲自动手!”
他的目光扫过田间忙碌的身影,在江行舟沾满泥浆的身影上顿了顿,一撇嘴,又很快移开。
周院君衣袖迎风一展,指着数千亩受灾稻田,划归江阴县三百童生管辖。
“这些灾田,便归你们管了!”
周院君道。
“是!”
江阴县郑教谕拱手。
晨雾中,他回头面朝三百童生,声音如磬音般清越:
“今日,便当做江阴县学童生的小满节气小考!
一来,救江州万民口粮!
二来,教你等为官的根本,日后若是中举,官居县令,农桑乃是政绩考核的根基!”
泥泞间,三百童生肃立。
他补充道:“大周县令政绩考绩,农桑占了足足三成的权重。”
靴尖轻点田埂,“今日扶起的每一株稻谷,都是来日你们治县的本事。
常言道,‘[翰林文章,州县稻粱]',
尔等如果不能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成为清贵的学士,整日只需与文章打交道。
那么这州县的稻粱民生,便是尔等的科举仕途!”
说完,
“下田!”
郑教谕立于田埂高处,双手负后,“切记!水患过后,庄稼如伤患,救之如救火!根系未烂者,扶正扎稳!腐叶败穗,立时刈除!”
“是!”
三百名青衿纷纷踏入泥沼。
腐稻的酸臭混着湿土腥气扑面而来,泥水没过脚踝,溅起的污浊在衣摆绽开朵朵浊。
有童生弯腰扶稻,
有少年掘沟排水,
他们青白面庞渐渐染上劳作的红晕。
江行舟踩在田间,指尖拨开一丛发黑的稻叶。
黏稠汁液渗出,竟隐隐发烫。
他瞳孔微缩——这片稻田的腐败速度异常,枯黄痕迹,甚至有蛛网在蔓延。
小满将至,正是稻谷拔节孕穗的生死关头。
一阵阴风骤起,稻浪翻涌间,数十个惨白瘤状物突兀浮现。
它们鼓胀如卵,在稻叶间蠕动啃噬,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响。
“这是.螟蛉妖虫?”
江行舟皱眉。
郑叔谦负手而立,见江行舟正俯身拨弄稻禾的腐叶,不由问道:“江行舟,若要施展文术救治这稻谷,你当择何典籍为引?”
江行舟直起身来,略作沉吟,拱手道:“回教谕,《豳风·七月》乃《诗经》中最具农事气象的鸿篇。其以四时为序,详述稼穑之道,最合此用。”
他顿了顿:“再者,《齐民要术》中‘耕田第一'诸篇,与《天工开物·乃粒》所言‘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也是甚佳。”
郑叔谦捋须颔首,眼中流露出赞许之色:“善!《诗经》乃我辈最常用之文术典籍。此乃先民智慧凝结,历经千年而不衰,其中奥妙,确有奇效!”
他衣袖一振,继续道:“其次当属农家典籍,《齐民要术》、《神农本草经》.。
今日,本教谕便以《豳风·七月》为诸位示范——‘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此句意为,黍子高粱先后熟,谷麻豆麦尽入仓。
话音未落,
郑叔谦并指如剑,在虚空中划出一道璀璨金线。
那诗句化作流光溢彩的字诀符文,在半空中凝结成形,字字珠玑,散发着古朴浑厚的气息。
符文落下时,化作漫天星辉,将前方一亩黍谷尽数笼罩。
但见,原本倒伏的稻谷秧苗在光华流转间渐渐舒展,枯黄的叶脉重新泛起翠色,竟如获新生般挺立而起。
不过盏茶工夫,整片一亩稻田已然焕然一新。
青翠欲滴的禾苗在微风中摇曳,哪里还看得出方才受灾的模样?
田垄间甚至隐隐有灵气流转,较之先前更显生机盎然。
片刻功夫,
一亩原本受灾严重的稻田,竟然恢复了绿意盎然,生气勃勃。
众童生见状,顿时哀声四起。
捶胸顿足,掩面长叹,更有甚者直接瘫坐在地,活似被抽了筋骨一般。
“《诗经》文术?这.这.也太难了!”
一个圆脸童生结结巴巴道,“上次我连试七次,连个火星子都没冒出来!”
旁边瘦高个的童生苦着脸接话:“我倒是成功过一回,结果把自家菜园子的韭菜给催熟成了韭菜秸秆,被我爹追着打了三条街.”
郑叔谦捋须而笑:“正因艰难,方显此文术之珍贵。
今日若能成功一次,便算你们长进了。
今岁的府试当有六七成把握!”
他袖袍一挥,“开始干活吧,每人抢救十亩稻田!”
很快,田间响起童生们,此起彼伏的吟诵声。
有人憋得满脸通红,有人手舞足蹈,更有人对着稻穗作揖叩拜,场面一时不堪。
江行舟凝神屏息,指尖泛起莹莹青光。
他凌空一笔,先引《诗经》之句:“《豳风·七月》——‘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字诀悬空,又接农家典籍:“《天工开物·乃粒》——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
两道文气交相辉映,在田间光芒大放,一次便施展文术成功。
所过之处,倒伏的稻谷,如听号令般齐齐挺立。
清风拂过新抽的稻尖,将连日积郁的腐浊之气一扫而空。
“江兄一下就成了!”
有童生惊喜叫道。
众人见状,顿时精神大振。
在朗朗诵读文术声中,有人指尖谷粒生芽,有人袖染稻香。
虽偶有文气失控,引得稻穗疯长,满目青翠,倒也别有一番意趣。
《诗经》文术释放的成功率并不高,七八次也未必能成一次,但众童生们却是竭力而为。
不远处,韩玉圭却另辟蹊径。
“《春耕篇》!”
他双手结印,口中念念有词,竟施展出一道截然不同的文术——这是他写的一篇春耕诗词。
效果也是不错!
光阴如流水,一晃半月。
晨露未晞,江州一府五县的青衫学子踏着田埂薄雾而来。
以文气浇灌禾苗,借圣贤经义润泽万物,半月躬耕竟使城外枯槁稻田重现生机。
时值小满节气,稻穗初吐新,青黄相间的穗浪在晨风中起伏。
学子们日渐精进的文术——昔日生涩的《诗经》文术已成行云流水,文气过处,连萎靡的稻叶都泛起翡翠般的光泽。
江州府城外的稻田一片丰饶之象,谷穗初盈,籽粒饱满,含蓄未绽。
暮鼓声中,晚霞染透江州城头,少年们披着霞光归去,衣袂间还沾着稻的清香。
薛国公府的青砖小径上,
八道少年身影匆匆走过回廊。
江行舟振衣带落禾叶,薛家兄弟的靴底尚沾春泥,陆鸣脸上皆是泥水。
他们匆匆更衣清洗,便径自来到书房伏案。
为了方便押题、破题,他们皆住在薛府后院的书房和厢房。
灯在青铜灯树盏中“哔剥”轻爆,映得满室黄卷如镀金箔。
案头堆叠的江州府历年府试考题,早已被他们翻得卷边,朱笔批注密密麻麻如蚁行。
顾知勉捧着《论语》书卷沉吟,摇头晃脑。
韩玉圭对着《府试精要》的蹙眉,推敲着奥义。
薛氏兄弟二人还在押题、破题,蘸墨挥毫。
明日,
便是江州府试!
众少年不敢有片刻懈怠。
窗棂外一弯新月正悄然爬上飞檐,将近子夜,众少年们这才沉沉睡去沉。
“铛~铛——!”
五更梆子惊破晓雾。
天光初破晓,江行舟在厢房内立刻醒来。
窗外尚笼着一层青灰色的薄雾,远处传来鸡鸣。
“今日便是府试!”
他不敢耽搁,将早已备好的考匣又细细检视——
湖笔三支,锋毫齐整。
松烟墨锭,幽香暗浮。
雪浪笺纸,边缘压得平直。
一方青石砚台,磨出了镜面般的光泽。
“江兄,可妥当了?”
门外传来韩玉圭的叩门声。
江行舟深吸一口气,指尖在匣内轻轻一掠,确认无误后,才合上,沉声应道:“走。”
晨风微冷。
片刻,薛国公府内,八位少年早已整装待发,腰间佩玉轻撞,步履匆匆。
出了薛国公府,
他们直接乘坐薛府的马车,抵达江州府学院大门外。
江州府学宫前,人潮已如沸鼎。
江行舟等人乘坐马车待赶到江州府学院大门前,见朱漆大门紧闭。江州府一府五县,近二千名童生文袍连成,乌压压一片。
有人闭目默诵,有人紧攥府试题册,更有人紧张到面色苍白,掌心无意识地摩挲着考匣。
江州府城,各个世家豪门的马车,送世家子弟们来到府院门前。
“吁~!”
一辆辆朱轮华盖的马车接连驶过青石官道,骏马铁蹄踏碎晨露。
车窗锦帘微掀,露出半张年轻面孔——或矜持,或焦灼,皆被天光映得格外清晰。
二千童生仅录前一百,一旦落第,只能三年后再赴考。
三年!
又三年!
谁有几个风华正茂的三年?!
面对府试如此苛刻的遴选,没有一位童生,不会感到焦虑。
“让道!让道!”
衙役挥鞭清街维持秩序,却仍有世家仆从簇拥着自家公子向前挤去。
薛国公府的马车刚停稳,便有眼尖的衙役高呼:“让开,江州薛国公府车驾到——”在嘈杂人声中劈开一条路来。
车帘一挑,
江行舟提着考匣,步下踏凳。
抬眼望去,但见府学宫前早已列阵般排开数百辆各家车驾——鎏金描银的,楠木雕的,甚至还有几辆垂着绡纱。
“江兄早!”
“见过江兄!”
江行舟一到,立刻有在场的众多府县童生们,向他见礼。
恰见,暨阳沈府的马车抵达。
暨阳童生案首沈织云一袭洗得发白的蓝布直裰,腰间悬着暨阳县学特赐的鎏银考牌。
他从马车上跃下,便在人群中见到江行舟,
“江兄!”
这一声唤得清朗,引得不少童生侧目。
江行舟转身,
正见沈织云长揖及地,拱手道:“虽然小弟自知,才气不及兄长但此番江州府试,总要竭尽全力,争夺秀才案首!”
“沈案首说笑了!”
江行舟大笑拍他肩头,道:“你乃暨阳县童生案首,与我一般无二。夺得府试案首的希望,也是极大!”
众人正交谈之间,
却见众童生人群中一阵骚动,白发老童生张游艺带着几名屠夫挤了进来。
(本章完)
昨夜无锡县城血战的消息,已随八百里加急的驿马踏碎霜晨,直抵江州府衙。
官道上的青石板还凝着未干的马蹄霜印。
太守薛崇虎亲手揭开朱漆军报匣子,启开那方浸透烽烟的战报。
“太湖妖潮袭击无锡县城,城内士卒箭尽粮绝,箭楼烽燧俱成焦土——”
“无锡县丞战死东门,尸首犹握断剑而立。”
“县令赵振以血书墙,率残部死守县衙,城破再即!
忽见周院君率江州府学子,化千丈霞光,横空而至!”
薛崇虎声如洪钟,念至此处,满堂文武皆屏息凝神。
“翌日,妖王敖戾亲率十万妖兵,黑云压城!”
“妖雾如潮,吞没天光,绵延数十里。无锡城外,遮天蔽日!”
“少年江行舟独登危城,挽弓踏堞,朗声长吟《仆射塞下曲——石棱箭》——”
“声落,箭出!”
“一箭贯月,如惊雷裂空,龟妖大将颅骨洞穿,妖血泼天!”
“妖军胆寒,溃如山崩!”
府尊薛崇虎虎目精光暴涨,念到此处声震梁尘,目光悬于“江行舟”三字之上,忽而仰天大笑。
“好!好一个江州儿郎!”
他袍袖一振,高声喝道:
“传本太守令——”
“全城张红挂彩,鼓乐喧天!”
“迎我江州学子,凯旋归城!”
话音未落,堂外金锣骤响,如雷霆炸裂。衙役刘班头飞身跃出,一路高呼传令,声震长街!
“大捷!无锡县城捷报——!”
不过半盏茶的功夫,整座江州城已如滚水般沸腾——
江州府水患方退,街巷犹带清冽水气。
酒肆新悬的靛蓝帆旗在晚风中簌簌翻卷,青石长街被暴雨冲刷得明净如镜,倒映着漫天赤霞,恍若血火交融的战场余晖。
“哗啦——”
沿街朱漆门楼齐刷刷垂下红绸,绸缎翻飞如浪。
酒肆掌柜拍开尘封二十年的女儿红,浓郁酒香瞬间漫过整条长街。
茶楼的说书先生醒木猛击桌案,一声脆响炸开满堂寂静:“列位看官——今日且说那《江州少年行》!正是:文光射斗牛,一箭定乾坤!”
残阳西坠,霞光浸染千里澄江,整座江州府如坠画中。
官道尽头,一列素衣学子踏碎暮色,御剑飞舟、腾云驾雾而来。
周院君一道青芒飞剑青衫磊落,身后千名学子白衣如雪,衣袂翻飞间似有文气流转。
忽闻——
城头号角裂空,声震九霄!
万千灯火骤燃,竟将漫天晚霞逼退三分。
长街两侧红绸翻浪,灯笼高悬如星河倒挂。
铜锣声、擂鼓声、爆竹声轰然炸响,震得青石板都在颤动!
府学千名学子列阵入城,百名差役持刀开道,朱漆水火棍在火光中映出森然寒芒。
“周院君携府学诸生,归城——!”
一声呼喊如星火坠入油海,整条长街轰然沸腾。
江州府长街两侧人潮如海,数十万百姓箪食壶浆,欢呼声浪直冲云霄。
却见,
江行舟步入江州府,踏着青石走在最前,左臂缠着的素白麻布已渗出血痕,腰间战弓犹带妖血锈斑。
那腰间文剑与战弓相击,铮然如裂帛,竟压过满城喧嚷。
“快看,是江郎~!.”
不知是谁先掷出一枝丹桂、杏、海棠、木樨,转瞬间,漫天香如雨纷落落在江州府院众学子身上。
卖女踮着脚往人缝里钻,竹篮里残被挤得簌簌飘落。
临街香阁,几位闺秀纷纷推开雕窗倚栏而望,绢扇半掩朱唇。
“喵——”
连酒肆屋檐角蹲着的狸奴,都竖起了耳朵,金瞳里倒映着漫天飞,爪下飞扑。
“江郎.当真是冷峻如霜.!”
其中杏红襦裙的小娘子,玉葱指尖发颤,绢帕在掌心绞出细碎涟漪。
“啊,他受伤了.我好心痛!”
“他昨儿那篇新作的《仆射塞下曲——石棱箭》,字字都带着冰碴子,读得人心尖发颤.”
她忽将团扇重重按在胸口,鹅黄流苏簌簌摇晃。闭目仰首,罗衣领口露出的雪颈沁出薄汗。
“我梦里都是江郎在无锡县城,持弓射妖的身影!
残月如钩,
江郎伫立在城垛,寒铁弓弦割破指尖,一滴朱颜血。
一支雕翎箭贯穿夜幕,箭簇上凝结的冰晶,绽出三尺霜华,那大妖当场妖血喷溅,.
它死了.死的好凄美!像极了我在西市绸缎庄新买的茜雪红纱!
呸~,死的活该!”
她突然睁眼,眸中水光潋滟。
“阿姊,你犯痴了!”
身旁双鬟少女急得去捂她嘴,“你莫不是昨夜被《妖异志》的话本魇着了?”
江行舟脚步微顿,抬眸一瞬,
望见沿街的雕窗依栏的闺秀少女们。
夕阳余晖斜映在他冷峻的侧脸上,眉间那道惯常的凛冽竟微微松动,听到众少女呼声,耳尖泛起一抹几不可察的薄红。
抬眸刹那,
长街忽然一静!
“江郎——!”
雕窗朱栏间,众莺莺少女们霎时炸开一片惊呼的莺声燕语,绣鞋踩得楼板咚咚作响。
“他~,他看我了!”
着杏子红半臂的小娘子颤声叫道,手中的桃团扇“啪嗒”落地,竟是痴了。
“胡说!分明是朝我这边眺望.”
邻窗梳惊鹄髻的少女急得探出半身,玉腕间金钏叮当乱响,险些碰翻窗几桌旁描金漆盘里的蜜饯青梅。
府院队伍中,江行舟身后。
韩玉圭一袭月白襕衫踏着暮光而来,腰间鎏金笔匣随步轻晃,竟似藏着万千锦绣文章。
“咻——!”
陆鸣两指抵唇,朝着街旁的小娘子们,一声清越促狭口哨破空。
他文剑悬腰,腰间酒壶随笑声轻晃,琥珀琼浆在壶中荡漾,袖底墨香浮动,剑眉下那双星眸亮得灼人,眉宇间尽是少年锐气。
顾知勉背负三尺青锋,剑穗上系着的玉环叮咚作响,朝路边百姓们挥舞着手,脸上尽是眉飞色舞的神采。
老妪颤巍巍捧来新酿的梅子酒,非要让归来的府院学子喝几大碗。
稚童举着刚扎的庆贺鲤鱼灯,还有农妇采摘整篮新鲜的枇杷,送给归来的院生。
江州府院的同窗们青衫在街旁两侧,肃立相迎。
街角茶肆前,老儒生手中藤杖咚地杵响青石板,捋须而赞叹:
“好一群少年麒麟儿,俊逸非凡!
有此等英勇儿郎,慷慨赴战,大胜而归,我江州府何愁不兴旺!”
“老丈人说的正是!
此乃我江州府,文道峥嵘之大气象!
这方是少年握笔如剑、铺纸为疆的豪情!”
茶肆里说书人已摸出醒木,说完一段《少年行》后,灵感爆喷,
狼毫饱蘸浓墨,雪白宣纸上霎时绽开,
飞快记此刻江行舟等众少年们的风华,写成一篇《无锡射妖王传——还珠著》的说书桥段!
江州赵府。
赵子禄正捧着《江州府试历年考题精选》伏案苦读,窗棂院墙外却忽地炸开一阵“噼里啪啦”爆竹声和喧闹——
“江郎!江郎回来了!”
少女们的欢呼声如潮水般涌进书房,搅得他笔尖一抖,墨汁溅污了刚默写的一篇《春耕赋》。
“聒噪!”
他最恼恨听到这个名字,猛地摔了狼毫,袖口带翻青瓷笔洗,溅起的水湿了书案堆着的一叠《府试押题密卷》。
“我倒要看看,这家伙有什么可追捧的!”
赵子禄阴沉着脸,甩开赵府大门,
却见长街两侧人头攒动,
红绸翻飞如浪。
府学一千弟子们白衣胜雪,踏过欢呼声浪。
最前方那袭染血青衫,不是江行舟又是谁?
他站在赵府朱漆门槛上,指甲狠狠抠进雕门框,几乎要捏碎,满脸酸溜溜的不屑。
“哼,别看他们眼下风光!
不过是虚荣!
哪里比得上我多押几十道府试考题更实惠?”
身后老管家忙不迭弯腰附和:“少爷说得极是!少爷这几日已经押了足足几十篇文章,历年考题烂熟于胸,府试定能傲视这群童生!”
赵子禄盯着江行舟腰间那柄刻着[达府]金光璀璨战诗的战弓,刺得他眼底生疼。
他恼恨的转身往府里走,袖中一份《府试密卷》被攥得咯吱作响,皂靴碾碎了一地鞭炮红纸。
“噼里啪啦~!”
爆竹声震天中,
周院君携众府院少年们,抵达江州府院。
江州府院门前,太守薛崇虎亲手揭开红绸——【文胆武魄】四个鎏金大字灼灼生辉,映得满街百姓屏息仰视。
薛崇虎声如洪钟:
“今日此匾,非为一人而挂!乃为江州儿郎之胆魄,为天下读书人之脊梁!”
“谢太守大人!”
话音未落,府院众少年已齐齐抱拳。
江行舟立于众人最前,左臂素麻浸血,背脊却挺如青松。
夜渐深,
喧嚣散去。
长街上的红绸在夜风中轻轻飘荡,残留的爆竹碎屑被更夫扫进沟渠,发出沙沙的轻响。
整座江州城的灯火一盏接一盏熄灭,
唯余赵府轩窗一点如豆烛火,却彻夜未熄。
窗纸上,映出一道赵子禄伏案疾书的愤恨身影。
翌日。
东天刚泛起灰青,薄雾便给江州城披了件素纱衣。
江州城外,蜿蜒的田埂上早已人影幢幢。
周院君青衫半卷,与一府五县的教谕、训导们踏着晨露走在最前。
数百秀才、两千童生紧随其后,锄头与扁担在熹微中泛着寒光,靴履陷入春泥的声响此起彼伏,惊起几只白鹭。
虽洪水已退,疮痍犹在。
城外数千顷良田,稻谷倒伏如卧,稻秧浸泡在浊水中奄奄一息。
“扶稻!”
老农沙哑的呼喊刺破晨雾。
“干活喽!”
几个书生当即撩起衣摆冲进淤泥。
不远处,赤脚的农夫们正弓身疏通沟渠,古铜色的脊背映着朝阳,铁锹挖泥之声不绝于耳。
江行舟泥水抹了把脸,指缝间漏下的泥水,带着几缕稻香。
赵子禄一袭锦缎长衫,皂靴纤尘不染,独自立于田垄高处。
他手中紧攥《农政辑要》,眉头深锁,实在是不愿沾染这田间淤泥。
“少爷,咱们……不下去?”
小厮压低嗓音,目光瞥向泥泞田间。
“急什么?”
府学生赵子禄掸了掸袖口并不存在的灰尘,“先勘明灾情,方能统筹救济——这书里写得明明白白。
为政之道,令属下去干便是了.何须自己亲自动手!”
他的目光扫过田间忙碌的身影,在江行舟沾满泥浆的身影上顿了顿,一撇嘴,又很快移开。
周院君衣袖迎风一展,指着数千亩受灾稻田,划归江阴县三百童生管辖。
“这些灾田,便归你们管了!”
周院君道。
“是!”
江阴县郑教谕拱手。
晨雾中,他回头面朝三百童生,声音如磬音般清越:
“今日,便当做江阴县学童生的小满节气小考!
一来,救江州万民口粮!
二来,教你等为官的根本,日后若是中举,官居县令,农桑乃是政绩考核的根基!”
泥泞间,三百童生肃立。
他补充道:“大周县令政绩考绩,农桑占了足足三成的权重。”
靴尖轻点田埂,“今日扶起的每一株稻谷,都是来日你们治县的本事。
常言道,‘[翰林文章,州县稻粱]',
尔等如果不能考中进士,进入翰林院,成为清贵的学士,整日只需与文章打交道。
那么这州县的稻粱民生,便是尔等的科举仕途!”
说完,
“下田!”
郑教谕立于田埂高处,双手负后,“切记!水患过后,庄稼如伤患,救之如救火!根系未烂者,扶正扎稳!腐叶败穗,立时刈除!”
“是!”
三百名青衿纷纷踏入泥沼。
腐稻的酸臭混着湿土腥气扑面而来,泥水没过脚踝,溅起的污浊在衣摆绽开朵朵浊。
有童生弯腰扶稻,
有少年掘沟排水,
他们青白面庞渐渐染上劳作的红晕。
江行舟踩在田间,指尖拨开一丛发黑的稻叶。
黏稠汁液渗出,竟隐隐发烫。
他瞳孔微缩——这片稻田的腐败速度异常,枯黄痕迹,甚至有蛛网在蔓延。
小满将至,正是稻谷拔节孕穗的生死关头。
一阵阴风骤起,稻浪翻涌间,数十个惨白瘤状物突兀浮现。
它们鼓胀如卵,在稻叶间蠕动啃噬,发出细微的“沙沙”声响。
“这是.螟蛉妖虫?”
江行舟皱眉。
郑叔谦负手而立,见江行舟正俯身拨弄稻禾的腐叶,不由问道:“江行舟,若要施展文术救治这稻谷,你当择何典籍为引?”
江行舟直起身来,略作沉吟,拱手道:“回教谕,《豳风·七月》乃《诗经》中最具农事气象的鸿篇。其以四时为序,详述稼穑之道,最合此用。”
他顿了顿:“再者,《齐民要术》中‘耕田第一'诸篇,与《天工开物·乃粒》所言‘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也是甚佳。”
郑叔谦捋须颔首,眼中流露出赞许之色:“善!《诗经》乃我辈最常用之文术典籍。此乃先民智慧凝结,历经千年而不衰,其中奥妙,确有奇效!”
他衣袖一振,继续道:“其次当属农家典籍,《齐民要术》、《神农本草经》.。
今日,本教谕便以《豳风·七月》为诸位示范——‘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此句意为,黍子高粱先后熟,谷麻豆麦尽入仓。
话音未落,
郑叔谦并指如剑,在虚空中划出一道璀璨金线。
那诗句化作流光溢彩的字诀符文,在半空中凝结成形,字字珠玑,散发着古朴浑厚的气息。
符文落下时,化作漫天星辉,将前方一亩黍谷尽数笼罩。
但见,原本倒伏的稻谷秧苗在光华流转间渐渐舒展,枯黄的叶脉重新泛起翠色,竟如获新生般挺立而起。
不过盏茶工夫,整片一亩稻田已然焕然一新。
青翠欲滴的禾苗在微风中摇曳,哪里还看得出方才受灾的模样?
田垄间甚至隐隐有灵气流转,较之先前更显生机盎然。
片刻功夫,
一亩原本受灾严重的稻田,竟然恢复了绿意盎然,生气勃勃。
众童生见状,顿时哀声四起。
捶胸顿足,掩面长叹,更有甚者直接瘫坐在地,活似被抽了筋骨一般。
“《诗经》文术?这.这.也太难了!”
一个圆脸童生结结巴巴道,“上次我连试七次,连个火星子都没冒出来!”
旁边瘦高个的童生苦着脸接话:“我倒是成功过一回,结果把自家菜园子的韭菜给催熟成了韭菜秸秆,被我爹追着打了三条街.”
郑叔谦捋须而笑:“正因艰难,方显此文术之珍贵。
今日若能成功一次,便算你们长进了。
今岁的府试当有六七成把握!”
他袖袍一挥,“开始干活吧,每人抢救十亩稻田!”
很快,田间响起童生们,此起彼伏的吟诵声。
有人憋得满脸通红,有人手舞足蹈,更有人对着稻穗作揖叩拜,场面一时不堪。
江行舟凝神屏息,指尖泛起莹莹青光。
他凌空一笔,先引《诗经》之句:“《豳风·七月》——‘黍稷重穋,禾麻菽麦'!”
字诀悬空,又接农家典籍:“《天工开物·乃粒》——五谷不能自生,而生人生之。”
两道文气交相辉映,在田间光芒大放,一次便施展文术成功。
所过之处,倒伏的稻谷,如听号令般齐齐挺立。
清风拂过新抽的稻尖,将连日积郁的腐浊之气一扫而空。
“江兄一下就成了!”
有童生惊喜叫道。
众人见状,顿时精神大振。
在朗朗诵读文术声中,有人指尖谷粒生芽,有人袖染稻香。
虽偶有文气失控,引得稻穗疯长,满目青翠,倒也别有一番意趣。
《诗经》文术释放的成功率并不高,七八次也未必能成一次,但众童生们却是竭力而为。
不远处,韩玉圭却另辟蹊径。
“《春耕篇》!”
他双手结印,口中念念有词,竟施展出一道截然不同的文术——这是他写的一篇春耕诗词。
效果也是不错!
光阴如流水,一晃半月。
晨露未晞,江州一府五县的青衫学子踏着田埂薄雾而来。
以文气浇灌禾苗,借圣贤经义润泽万物,半月躬耕竟使城外枯槁稻田重现生机。
时值小满节气,稻穗初吐新,青黄相间的穗浪在晨风中起伏。
学子们日渐精进的文术——昔日生涩的《诗经》文术已成行云流水,文气过处,连萎靡的稻叶都泛起翡翠般的光泽。
江州府城外的稻田一片丰饶之象,谷穗初盈,籽粒饱满,含蓄未绽。
暮鼓声中,晚霞染透江州城头,少年们披着霞光归去,衣袂间还沾着稻的清香。
薛国公府的青砖小径上,
八道少年身影匆匆走过回廊。
江行舟振衣带落禾叶,薛家兄弟的靴底尚沾春泥,陆鸣脸上皆是泥水。
他们匆匆更衣清洗,便径自来到书房伏案。
为了方便押题、破题,他们皆住在薛府后院的书房和厢房。
灯在青铜灯树盏中“哔剥”轻爆,映得满室黄卷如镀金箔。
案头堆叠的江州府历年府试考题,早已被他们翻得卷边,朱笔批注密密麻麻如蚁行。
顾知勉捧着《论语》书卷沉吟,摇头晃脑。
韩玉圭对着《府试精要》的蹙眉,推敲着奥义。
薛氏兄弟二人还在押题、破题,蘸墨挥毫。
明日,
便是江州府试!
众少年不敢有片刻懈怠。
窗棂外一弯新月正悄然爬上飞檐,将近子夜,众少年们这才沉沉睡去沉。
“铛~铛——!”
五更梆子惊破晓雾。
天光初破晓,江行舟在厢房内立刻醒来。
窗外尚笼着一层青灰色的薄雾,远处传来鸡鸣。
“今日便是府试!”
他不敢耽搁,将早已备好的考匣又细细检视——
湖笔三支,锋毫齐整。
松烟墨锭,幽香暗浮。
雪浪笺纸,边缘压得平直。
一方青石砚台,磨出了镜面般的光泽。
“江兄,可妥当了?”
门外传来韩玉圭的叩门声。
江行舟深吸一口气,指尖在匣内轻轻一掠,确认无误后,才合上,沉声应道:“走。”
晨风微冷。
片刻,薛国公府内,八位少年早已整装待发,腰间佩玉轻撞,步履匆匆。
出了薛国公府,
他们直接乘坐薛府的马车,抵达江州府学院大门外。
江州府学宫前,人潮已如沸鼎。
江行舟等人乘坐马车待赶到江州府学院大门前,见朱漆大门紧闭。江州府一府五县,近二千名童生文袍连成,乌压压一片。
有人闭目默诵,有人紧攥府试题册,更有人紧张到面色苍白,掌心无意识地摩挲着考匣。
江州府城,各个世家豪门的马车,送世家子弟们来到府院门前。
“吁~!”
一辆辆朱轮华盖的马车接连驶过青石官道,骏马铁蹄踏碎晨露。
车窗锦帘微掀,露出半张年轻面孔——或矜持,或焦灼,皆被天光映得格外清晰。
二千童生仅录前一百,一旦落第,只能三年后再赴考。
三年!
又三年!
谁有几个风华正茂的三年?!
面对府试如此苛刻的遴选,没有一位童生,不会感到焦虑。
“让道!让道!”
衙役挥鞭清街维持秩序,却仍有世家仆从簇拥着自家公子向前挤去。
薛国公府的马车刚停稳,便有眼尖的衙役高呼:“让开,江州薛国公府车驾到——”在嘈杂人声中劈开一条路来。
车帘一挑,
江行舟提着考匣,步下踏凳。
抬眼望去,但见府学宫前早已列阵般排开数百辆各家车驾——鎏金描银的,楠木雕的,甚至还有几辆垂着绡纱。
“江兄早!”
“见过江兄!”
江行舟一到,立刻有在场的众多府县童生们,向他见礼。
恰见,暨阳沈府的马车抵达。
暨阳童生案首沈织云一袭洗得发白的蓝布直裰,腰间悬着暨阳县学特赐的鎏银考牌。
他从马车上跃下,便在人群中见到江行舟,
“江兄!”
这一声唤得清朗,引得不少童生侧目。
江行舟转身,
正见沈织云长揖及地,拱手道:“虽然小弟自知,才气不及兄长但此番江州府试,总要竭尽全力,争夺秀才案首!”
“沈案首说笑了!”
江行舟大笑拍他肩头,道:“你乃暨阳县童生案首,与我一般无二。夺得府试案首的希望,也是极大!”
众人正交谈之间,
却见众童生人群中一阵骚动,白发老童生张游艺带着几名屠夫挤了进来。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