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49章 教练博弈
“0:7”。
旧金山49人在前,堪萨斯酋长在后。
直播间里,艾克曼正在表达自己的观点。
“老实说,现在联盟任何一支球队面临堪萨斯酋长都需要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这一比分本身并不意外。”
“当然,不到一分钟就陷入如此局面,或多或少还是有些意外。喜讯,堪萨斯酋长看起来已经做好了准备;噩耗,旧金山49人面临困难局面。”
“我相信凯尔-沙纳汉为困难做好了准备,但我不确定他做好多少准备,其中又是否包括这样的情况,经过分区赛和联合会决赛就能够知道,这才是面对堪萨斯酋长最困难的部分:你到底需要准备几套战术和多少应变战术才能够坚持到击败他们。”
“现在,第一个考验来了,旧金山49人需要站稳脚跟、需要给予反击、需要咬住比赛,但我们不知道他们能够做到哪些。”
说话间,比赛已经再次点燃战火,这次则是“旧金山49人进攻组vs堪萨斯酋长防守组”。
直播间甚至没有机会介绍旧金山49人防守组首发名单,瞬息万变的比赛已经进入下阶段,现在则轮到旧金山49人进攻组了。
幸运的是,这次直播间终于有机会完成介绍工作了。
和防守组一样,旧金山49人进攻组也没有巨星坐镇,如果说防守组有谢尔曼,那么进攻组则有基特尔。
乔治-基特尔,近端锋,这是旧金山49人进攻组的唯一巨星,他是球队里唯一一名接球突破千码的球员,1053码;但问题在于,他整个赛季只有五记达阵进账,和巅峰时期的格拉汉姆和格隆考斯基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难怪今年职业碗、全美一队/二队里都几乎找不到旧金山49人球员的身影。
然而,旧金山49人站在了超级碗舞台上。
尽管没有巨星,但旧金山49人进攻组和防守组双双坚持贯彻轮换制,将五十三人大名单的力量执行到了极致。
休斯顿德州人本赛季因为伤病缘故而不得不坚持轮换制,而旧金山49人则是自主性地进行轮换制,并且比休斯顿德州人更进一步,彻底摒弃明星球员效应,攻防两端全部贯彻执行蓝领球员的合作理念。
于是,这一幕出现了。
拉希姆-莫斯特尔特、马特-布里达(matt-breida)、特文-科尔曼(tevin-coleman),三位球员被誉为“跑卫委员会”,因为他们三位球员的赛季持球数几乎相差无几,跑球码数也全部都在五百码到七百码之间,但同时各自风格不同,不同时刻上场担任不同角色——
完完全全就是沙纳汉手里的棋子,却能够真正冲锋陷阵。
另外,再加上外接手蒂博-萨缪尔(deebo-samuel)偶尔客串跑卫,赛季跑球码数居然也迫近两百码。
同时,全卫凯尔-尤什切克的角色也打破界线,全卫也是跑卫,他就是传统跑卫,现在正在渐渐消失的力量型跑卫,但这位尤什切克却很少很少跑球,更多担任地面掩护拆档,偶尔客串……外接手。
令人防不胜防。
所以,季后赛两场比赛,旧金山49人的地面进攻彻底摧毁了明尼苏达维京人和绿湾包装工国联北区双雄。
对此,沙纳汉毫不避讳地承认,“灵感源自于李维。”
李维只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但李维的横空出世却让跑卫的角色充满无限可能,沙纳汉开始打开想象。
同样,外接手也是一样。
尽管基特尔和萨缪尔两位接球手扮演关键角色,但难以置信的是,基特尔的主要任务包括了地面拆档,萨缪尔则需要客串跑卫。
其他外接手则全部都是工具人,负责执行沙纳汉眼缭乱的传球跑动路线,前前后后有九名球员的接球码数都在百码之上,而接球码数超过三百码的核心工具人则有足足四位,再加上基特尔和萨缪尔,构成沙纳汉的战术主力。
其实,里德也是一样。
某种层面上,沙纳汉和里德一样都是战术狂人,特别是短传战术,完全将西海岸传球进攻的优势发扬光大,战术手册的厚度和复杂程度在联盟远近驰名。
区别在于,里德还相信球员个人能力,李维之外,希尔、凯尔西的个人能力以及沃特金斯、哈德曼的潜力都值得侧目;沙汉纳则完完全全将主动掌控在自己手里,愣是把橄榄球比赛演变为棋局博弈。
正是因为如此,专业人士们都在强调一点,沙纳汉相信加洛波罗吗?有多相信?这可能成为左右超级碗胜负的关键。
当旧金山49人进攻组登场的时候,包括直播间里的艾克曼以及espn“联盟之内”的劳森都相信一件事:
在猝不及防的冲击里,旧金山49人需要快速站稳脚跟,沙纳汉理所当然地应该选择地面进攻稳扎稳打。
然而,沙纳汉并没有——
开场,以现代外侧区域进攻体系开局,但加洛波罗并没有将橄榄球交给跑卫委员会,而是自己传球。
假跑真传。
假跑真传。
还是……假跑真传。
连续依靠地面进攻的漂亮掩护,旧金山49人配合娴熟的短传路线跑动撕开空档,加洛波罗三传三中——
传球成功率100%。
当然,并非没有短板,加洛波罗快速出手,却不贪心,往往就是三码五码短传,快速出手快速衔接。
换而言之,短频快,传球出手速度快,但推进效率低,以牺牲推进效率为代价换取传球进攻成功率。
堪萨斯酋长防守组注意力高度集中,尽管侧重地面防守,但里德也预料到沙纳汉的变阵,以区域联防编织防线,在加洛波罗传球目标完成接球之后快速上步完成防守,尽可能避免损失大码数。
你来我往,两位教练展开博弈,沙纳汉临场应变,里德则老谋深算以不变应万变。
所以,尽管加洛波罗三传三中,从数据来看格外漂亮,但旧金山49人却陷入三档二码,最后依靠加洛波罗和基特尔的连线完成三档转换,来来回回纠缠将近两分钟,加洛波罗率领旧金山49人推进了……
十一码。
等等,这正常吗?
为什么传球进攻的推进效率反而低于地面进攻,事情不对劲吧?
局面,一下变得有趣起来,如同乒乓球,那颗白色小球快速来回,却保持同一个节奏同一个频率,甚至就连旋转也没有太多样,对阵双方就这样陷入来来回回的僵持里,一时之间看不出谁占优势。
(本章完)
“0:7”。
旧金山49人在前,堪萨斯酋长在后。
直播间里,艾克曼正在表达自己的观点。
“老实说,现在联盟任何一支球队面临堪萨斯酋长都需要做好这样的心理准备,这一比分本身并不意外。”
“当然,不到一分钟就陷入如此局面,或多或少还是有些意外。喜讯,堪萨斯酋长看起来已经做好了准备;噩耗,旧金山49人面临困难局面。”
“我相信凯尔-沙纳汉为困难做好了准备,但我不确定他做好多少准备,其中又是否包括这样的情况,经过分区赛和联合会决赛就能够知道,这才是面对堪萨斯酋长最困难的部分:你到底需要准备几套战术和多少应变战术才能够坚持到击败他们。”
“现在,第一个考验来了,旧金山49人需要站稳脚跟、需要给予反击、需要咬住比赛,但我们不知道他们能够做到哪些。”
说话间,比赛已经再次点燃战火,这次则是“旧金山49人进攻组vs堪萨斯酋长防守组”。
直播间甚至没有机会介绍旧金山49人防守组首发名单,瞬息万变的比赛已经进入下阶段,现在则轮到旧金山49人进攻组了。
幸运的是,这次直播间终于有机会完成介绍工作了。
和防守组一样,旧金山49人进攻组也没有巨星坐镇,如果说防守组有谢尔曼,那么进攻组则有基特尔。
乔治-基特尔,近端锋,这是旧金山49人进攻组的唯一巨星,他是球队里唯一一名接球突破千码的球员,1053码;但问题在于,他整个赛季只有五记达阵进账,和巅峰时期的格拉汉姆和格隆考斯基根本不在一个档次。
难怪今年职业碗、全美一队/二队里都几乎找不到旧金山49人球员的身影。
然而,旧金山49人站在了超级碗舞台上。
尽管没有巨星,但旧金山49人进攻组和防守组双双坚持贯彻轮换制,将五十三人大名单的力量执行到了极致。
休斯顿德州人本赛季因为伤病缘故而不得不坚持轮换制,而旧金山49人则是自主性地进行轮换制,并且比休斯顿德州人更进一步,彻底摒弃明星球员效应,攻防两端全部贯彻执行蓝领球员的合作理念。
于是,这一幕出现了。
拉希姆-莫斯特尔特、马特-布里达(matt-breida)、特文-科尔曼(tevin-coleman),三位球员被誉为“跑卫委员会”,因为他们三位球员的赛季持球数几乎相差无几,跑球码数也全部都在五百码到七百码之间,但同时各自风格不同,不同时刻上场担任不同角色——
完完全全就是沙纳汉手里的棋子,却能够真正冲锋陷阵。
另外,再加上外接手蒂博-萨缪尔(deebo-samuel)偶尔客串跑卫,赛季跑球码数居然也迫近两百码。
同时,全卫凯尔-尤什切克的角色也打破界线,全卫也是跑卫,他就是传统跑卫,现在正在渐渐消失的力量型跑卫,但这位尤什切克却很少很少跑球,更多担任地面掩护拆档,偶尔客串……外接手。
令人防不胜防。
所以,季后赛两场比赛,旧金山49人的地面进攻彻底摧毁了明尼苏达维京人和绿湾包装工国联北区双雄。
对此,沙纳汉毫不避讳地承认,“灵感源自于李维。”
李维只有一个,独一无二的存在,但李维的横空出世却让跑卫的角色充满无限可能,沙纳汉开始打开想象。
同样,外接手也是一样。
尽管基特尔和萨缪尔两位接球手扮演关键角色,但难以置信的是,基特尔的主要任务包括了地面拆档,萨缪尔则需要客串跑卫。
其他外接手则全部都是工具人,负责执行沙纳汉眼缭乱的传球跑动路线,前前后后有九名球员的接球码数都在百码之上,而接球码数超过三百码的核心工具人则有足足四位,再加上基特尔和萨缪尔,构成沙纳汉的战术主力。
其实,里德也是一样。
某种层面上,沙纳汉和里德一样都是战术狂人,特别是短传战术,完全将西海岸传球进攻的优势发扬光大,战术手册的厚度和复杂程度在联盟远近驰名。
区别在于,里德还相信球员个人能力,李维之外,希尔、凯尔西的个人能力以及沃特金斯、哈德曼的潜力都值得侧目;沙汉纳则完完全全将主动掌控在自己手里,愣是把橄榄球比赛演变为棋局博弈。
正是因为如此,专业人士们都在强调一点,沙纳汉相信加洛波罗吗?有多相信?这可能成为左右超级碗胜负的关键。
当旧金山49人进攻组登场的时候,包括直播间里的艾克曼以及espn“联盟之内”的劳森都相信一件事:
在猝不及防的冲击里,旧金山49人需要快速站稳脚跟,沙纳汉理所当然地应该选择地面进攻稳扎稳打。
然而,沙纳汉并没有——
开场,以现代外侧区域进攻体系开局,但加洛波罗并没有将橄榄球交给跑卫委员会,而是自己传球。
假跑真传。
假跑真传。
还是……假跑真传。
连续依靠地面进攻的漂亮掩护,旧金山49人配合娴熟的短传路线跑动撕开空档,加洛波罗三传三中——
传球成功率100%。
当然,并非没有短板,加洛波罗快速出手,却不贪心,往往就是三码五码短传,快速出手快速衔接。
换而言之,短频快,传球出手速度快,但推进效率低,以牺牲推进效率为代价换取传球进攻成功率。
堪萨斯酋长防守组注意力高度集中,尽管侧重地面防守,但里德也预料到沙纳汉的变阵,以区域联防编织防线,在加洛波罗传球目标完成接球之后快速上步完成防守,尽可能避免损失大码数。
你来我往,两位教练展开博弈,沙纳汉临场应变,里德则老谋深算以不变应万变。
所以,尽管加洛波罗三传三中,从数据来看格外漂亮,但旧金山49人却陷入三档二码,最后依靠加洛波罗和基特尔的连线完成三档转换,来来回回纠缠将近两分钟,加洛波罗率领旧金山49人推进了……
十一码。
等等,这正常吗?
为什么传球进攻的推进效率反而低于地面进攻,事情不对劲吧?
局面,一下变得有趣起来,如同乒乓球,那颗白色小球快速来回,却保持同一个节奏同一个频率,甚至就连旋转也没有太多样,对阵双方就这样陷入来来回回的僵持里,一时之间看不出谁占优势。
(本章完)